《洋县戏剧头帽制作技艺》简介
清朝末年,戏剧头帽制作技艺传入洋县,由洋县贯溪东联村姚家传承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洋县戏剧头帽制作技艺先由洋县贯溪镇贯溪村五组黄作舟(出生年月及文化程度不详)学做大型纺线车去四川销售时,将他在四川成都师父(姓名不详)处学得的制作戏剧头帽的技术,传授给姚晋唐(姚振华之父),姚晋唐便从事戏帽制作40多年。姚晋唐生前将此技艺传授给龙亭杜村四组张严,后来,张严又将此技艺传授给外甥姚振华,在姚振华的潜心砖研下,技艺日臻成熟,结合自已的实践,形成自已的风格,其制作戏帽作品上万件。
洋县戏帽制作是硬胎帽类,主要是冠(帝王、将相、娘娘、贵妃等人戴)、盔(将帅、武将所戴的军盔)、帽(文官、状元所戴的纱帽)。制作原料多样,以皮纸为主,结合浆糊、牛胶、铁丝、沥粉、金箔漆、染料、线绳、铁皮、绒布、皮珠、弹簧等十余种辅料制作产品。
洋县戏帽制作工艺流程复杂,严谨有序,技术含量高,有画、刻、凿、绕形、染色、拼装、裹绒等十二道主要工序。
洋县戏剧头帽制作技艺特征明显:一、洋县戏帽以明朝服装款式头帽为基础,是绘画与雕刻为一体的精品;其上沥粉绘图技艺精绝,一枚图案,一气呵成;二、在传承过程中,继承前辈技艺并不断创新,使其式样更具独特性,色泽特别鲜艳;三、制作技艺使制品具有独特的舞台表演能力和造型观赏趣味性;四、产品种类较多,常用的有200多种,制作工艺独特,做工精良,造型美观,作品骨架如铁,摔打不破,水浸不烂;有鲜明地方特色,在当地有较大影响。
洋县戏帽制作承载了汉民族、特别是汉水流域许多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和习惯。首先,许多戏帽的形式,体现了古老的民间崇拜和社祭文化。其次,洋县戏帽制作的手工艺,既溶历史文化知识,民俗习惯知识等知识于一体,又对我国民间美术,绘画、扎形、造型艺术,其文化、艺术创造、科学等价值显著。
视频赏析 | 《洋县戏剧头帽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