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从2006年正式开始,至今已历时十余年,在工作开展中,文化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做了巨大的成绩,已经建立了国家、省级、市级、县级、乡镇五级非遗保护项目保护名录体系,这种做法和保护体系形式,在全市、全陕西省都是第一家,当年被省文化厅称为“洋县模式”。
洋县目前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5项,省级非遗项目10项,市级8项,县级76项,整理各类非遗项目资源110项。国家级项目县一级达到5项的全国也不多见,名目繁多的非遗项目体现了洋县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大县,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底蕴。
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从策划设计到装修布展,前后经过两年时间,所收录的内容基本上是2007年以来,历次所申报的市级以上非遗保护项目。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曾经风靡于古洋州大地的一些重要的非遗项目的传承情况、技艺内涵和辉煌景象,通过文字、实物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保留下来,并以适当形式进行展示,让大家一睹其风采。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世代相传的曲艺文化、手工艺制作、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有国家级项目:洋县汉调桄桄、洋县杆架花焰火技艺、洋县悬台社火、洋县佛教音乐、蔡伦造纸传说;相关的演出活动走出陕西省甚至到国外,广受关注,展现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2007年6月,洋县桄桄戏在北京世纪坛“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演”中,时任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李长春、田继云观看了演出。传承人李天明、杨丑娃等受到文化部领导孙家正、周和平等首长的亲切接见,洋县非遗项目汉调桄桄在本次展演中获得“文化遗产日”奖。洋县杆架花烟火技艺曾应邀在北京北海公园燃放演出,为国庆10周年献礼,周恩来总理曾亲自点火,参演者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习仲勋、贺龙等首长的接见。该焰花技艺被誉为“陕南一枝独秀”。因具有独特的价值,而被国务院选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也有我们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习俗,比如楹联文化和我们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充分展示了我们的独特的风土人情。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我们积极按照省市要求,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培训效果;洋县木偶戏和皮影戏连续六年被列为汉中市政府的市级惠民演出剧目,在全市11个县区常年巡回演出;我们充分利用春节、文化遗产日、油菜花节和传统节日,组织木偶、皮影戏广场展演和民间艺术节目演出;文化下基层活动也引起广泛的影响,深受大家的好评。